便攜式表面粗糙度儀通過內置傳感器和尖銳觸針,能夠準確測量平面、曲面、內孔、溝槽等特殊部位的表面粗糙度,并輸出Ra、Rz、Rq等多種參數。其體積小、重量輕,易于攜帶至生產現場或實驗室,方便用戶進行快速、高效的測量,廣泛應用于制造業、建筑業、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。

1、準備工作
環境檢查:確保測量環境干凈無塵,避免外界振動干擾,以保證測量精度。
校準檢查:在開始測量前,確認儀器是否已經過校準,并且在校準有效期內。如果需要,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指南進行校準。
2、樣品準備
選擇合適的樣品位置:根據測試需求選定待測表面的具體位置,盡量避開有明顯瑕疵或不規則區域。
清潔樣品表面:使用適當的清潔劑和布料仔細清理樣品表面,去除灰塵、油漬等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雜質。
3、儀器設置
安裝探針:依據被測物材質及形狀選擇適合的探針類型,并按說明書指示正確安裝。
參數設定:根據測量標準調整測量參數,如取樣長度、評估長度、濾波器類型等。這些參數的選擇應符合國際或行業標準要求。
4、開始測量
定位探針:將探針輕輕放置于待測表面上,確保其與表面垂直接觸,避免傾斜造成誤差。
啟動測量:按下測量按鈕,使探針沿預定方向滑動完成一次完整的測量過程。注意保持手持穩定,防止因手部抖動而引入額外誤差。
5、數據讀取與記錄
查看結果:測量完成后,直接從顯示屏上讀取表面粗糙度值。大多數儀器支持多種顯示模式(如Ra,Rz),可根據實際需要切換查看。
數據保存:利用內置存儲功能或連接外部存儲儀器(如SD卡)保存測量數據,便于后續分析和報告生成。
便攜式表面粗糙度儀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有效地進行準確可靠的測量,定期培訓操作人員也是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正確的使用習慣不僅能夠保障測量質量,還有助于延長儀器壽命,減少不必要的維修成本。